免费注册
查看:2602 回复:0
泽森音响

试听 AVM A3.2 合并放大器 更显流畅的音乐性

[复制链接]
楼主

试听音响器材,有时候很像在交朋友,随着年岁的增长,器材也越来越成熟,这次是听AVM新一代.2系列的合并放大器A3.2,这种随时间益发成熟的气质,明显地可以听得出来。


上一次听AVM合并放大器是什么时候?说实话,我已经忘了,但我确定是在U-Audio创业之前,我在其他音响媒体工作的时候。事情隔了这么久,我还记得上一代AVM合并放大器的声音吗?是的,但这倒不是我记忆力特别强,而是当时听过旧款AVM功放后,刚好一位老朋友想买音响,我就推荐他买了AVM,既然是好朋友,买了器材我还几次去听,帮忙调整,所以对上一代AVM功放印象深刻。

2.jpg



注入Hi End的元素

新的A3.2和上一代差别在哪里?外观上精致许多,是拆箱马上感受得到的差异,声音呢?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流畅,甚至我有点感觉声音个性上很不一样了。怎么几年不见,AVM变化这么大?这当中自然有故事可说。




话说二十多年前,一位年轻工程师Gunther Mania在德国Malsch创业,成立了AVM,既然是工程师自己创业,产品自然非常讲究技术,而懂技术的人通常比较不擅长营销,所以AVM虽然也是德国品牌,但讲究之处在于技术内容,外观倒简单朴素,也因为长相朴素,比贵追不上同样是德国在地生产的Burmester或mbl,别人家的产品不仅是贵得多,外表金属加工就是比AVM要来得光鲜亮丽。不过我们买音响究竟是买金属加工,还是买好声?AVM显然走的是「务实主义」,而不「务虚」,多一点扎实的技术,少一点花俏的外表。


靠着扎实的技术,AVM稳稳地在德国经营,相较之下,其他德国Hi End品牌这几年下来,价格都涨翻天了,AVM还是维持着相对平稳合理的价格。不过这个故事到了2010年有了改变,因为AVM多了一位投资人,也就是Udo Besser。Udo Besser是谁?这位仁兄是资深Burmester业务大将,深谙Hi End品牌经营之道,与做技术的Gunther Mania合作,为AVM注入Hi End的元素,所以眼前这部A3.2看起来外观洗练成熟,金属加工质感很好,这些都是合乎Hi End路线、重视细节的做法。


看不到螺丝孔

举一个例子来说,就知道A3.2在外观上哪里进步了。铝合金箱体配上阳极处理,这是现在Hi End音响器材许多人套用的「材料公式」,可是A3.2怎么做得简洁、做得洗练?从面板、顶板到侧板,都看不到「螺丝孔」!机器怎么固定?从底板、背板锁定,没有螺丝钉很厉害吗?这样会比较好听吗?我倒觉得这和声音关系不大,但螺丝孔肯定会影响美观,机器的线条就不那么平顺,从这个小细节就看得出来,从Burmester出身的Udo确实把Hi End那种吹毛求疵的性格,一起带到AVM了。


多了这些Hi End、重视细节的讲究,A3.2当然会贵一些,我记得之前AVM入门级合并放大器大约十万元之谱,眼前这部A3.2已经涨了一倍,可是比较同等级其他「纯正」德国品牌合并放大器,A3.2还是相对便宜,涨幅也没那么离谱。Evolution系列在AVM家族当中,一直是中坚主力,向上走Ovation系列更高档,向下则是整合讯源与放大器的Inspiration,不过这次A3.2还有些不同,在既有的Evolution系列之外,Evolution多了3系列,包括A3.2合并放大器、PA3.2前级、MA 3.2后级与CD 3.2唱盘。换句话说,3系列的Evolution等于是新开出来的产品线,比Inspiration高阶,但比原本的Evolution价格更具亲和力。


模块化设计

德国人设计放大器,很重视「功能扩充」, AVM也是如此,他们很早就设计模块化功能,消费者购买时可以先买「基本款」,日后若有其他需求,可以加装扩充模块。以A3.2而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合并放大器,输入包括平衡与非平衡端子,只有高电平输入,另外可以独立当前级使用。在机本款之外,您如果拥有黑胶唱盘,可以为A3.2加装MM/MC唱头放大模块,如果您希望A3.2也能听收音机,不用另外买一部,装上FM收音机模块即可。


除了唱头放大和收音机模块之外,还有什么重要的选购配备?这个选购功能很重要,就是USB DAC模块!代理商送来的A3.2没有这个选购模块,可是在音响展上代理商已经在AVM高阶前级上面装了这组USB输入,而A3.2的加装选购配备,和高阶前级使用的USB模块一模一样。功能很强,不单只有USB输入,还同时给了光纤和同轴数字输入。这个选配的「数字输入」模块,USB部份不需要外加驱动程序,我想应该是Adaptive Mode的USB接收,但AVM另外设计了升频处理,他们应该是着眼于「好用」,至于好声,那就靠AVM的工程师在「升频处理」的算法来设计了。


使用D类放大

A3.2的外观自然比前ㄧ代合并放大器更漂亮,可是刚拆箱安装时,觉得有些怪怪的。哪里怪?这A3.2比我预期的「重量」要轻?我印象中的AVM器材尺寸虽然不太大,但内容总是塞得满满的,怎么这部A3.2这么轻?拆机器一看,有趣,原来A3.2换上了Class D放大,所以工作效率超过90%,待机消耗功率也低于1瓦。换上了Class D放大,A3.2的电源供应也就不需要那么庞大厚重,可是他们还是有洁癖,逻辑控制和模拟放大线路一样分离供电,机箱内部看起来很清爽,其中还有预留三组可以升级的插槽。


我听过不少AVM的器材,可是印象中Udo接手AVM之后,这A3.2倒是第一次仔细试听的AVM,而且也是第一次听Class D的AVM。很多人对Class D有误解,认为这是比较不优的设计,可是现在越来越多厂家采用,主要是为了用电效率,在讲求绿能环保的**,Class D的高效率确实是趋势,所以越来越多改良的零件与线路问世,我去年换上Nu Force Reference 18后级,内中也是Class D放大。实际上现在的Class D已经不是当年吴下阿蒙,声音进步非常的多,工作线性也大幅提升,可以应付全频段的需求。



更柔软 更唯美

外观更漂亮,又换上新放大线路的A3.2,声音好在哪里?在U-Audio编辑部接妥音响系统,搭配Sonus Faber Guarnari Futura,讯源用Audiomeca转盘加DAC,放上阿卡多那张著名的「罗西尼弦乐四重奏」,弦乐之美立刻散发,A3.2比我预期的声音表现要来得柔软些、唯美些。一般德国放大器带有比较刚强、比较男性化的力道,讲究声响的精确度,我对AVM印象也是如此,可是A3.2却显得柔美流畅,罗西尼这弦乐四重奏开头跳跃欢乐的音符,在A3.2上面显得活泼雀跃,但弦乐交融的织体和和声,却是柔和美妙。


这是AVM新的走向吗?我只有在音响展上听AVM新款放大器推PMC,不确定是不是AVM的声音往柔美的方向走,但A3.2确实比我预期的更美妙。该怎么说?我本来期待A3.2的精准个性,依然维持着,但是精准之中却少了生涩,多了温暖。这是因为新的Class D放大级带来的变化吗?我不确定,但是A3.2表现的弦乐带有漂亮的光泽,同时也有绵密的和声,弦乐四重奏的乐句交融,表现出流畅舒适的音乐性。


A3.2的音量控制显示很有意思,新版有漂亮的显示屏,开机时A3.2会短暂「暖机」,灯号闪烁数秒钟之后,机器进入正常工作状态,音量则定在50,如果这时候直接播音乐,50的音量大小还满小声的,所以您一定要开大音量,可是从50增加到60,音量增加不太多,一路拉到70多才比较有感觉,可是超过80之后每一级音量变化就很大,感觉上这个数字音量显示刻度调整时,并不是那么地线性,刚开始音量增加不多,后面则每一段增加很多。我使用A3.2的时候大概都开多大音量?一般舒服地听大约在75,要大声点操就要80以上了。虽然音量刻度感觉上没那么线性,但是用起来倒是容易,很快就习惯了。


驱动力不俗

这部4欧姆阻抗下输出175瓦的合并放大器,推力确实不俗,Guarnari Futura不好推,U-Audio的试听室又大,可是A3.2轻松地把音箱制服,中低频稳重大方,音量催大也不觉得紧绷,音乐听起来还是很轻松。我拿出田志仁「呼唤黎明」,播放第一轨「Baba Yetu」,内中手掌击鼓的形体、低频效果重击等等,各种低频段丰富的表现,A3.2轻松地推出丰厚的形体,感觉这一代AVM的低频比上一代更多、更宽松,低频速度虽然没觉得飞快,但舒服的低频量感却让音乐更显耐听,尤其大声聆听时,听起来一点也没压力。


当然,虽然我觉得A3.2比前一代更显轻松悠闲,但精准的个性依然没变,听阿格丽希与史瓦兹伯格合作的「法朗克小提琴奏鸣曲」,音场刻画得深刻自然,小提琴与钢琴的形体精确,不会太大,也不会太小,恰到好处,细节的转折变化清晰自然,强弱对比掌握得很好,可见A3.2控制音箱的能力很优秀。在音乐性的表现上,过去我觉得AVM比较是刚中带柔,现在A3.2则更趋向柔中带刚,质地更软调些,触键更轻柔些,可是音乐的线条还是有表现出来,把法朗克小提琴奏鸣曲扑朔迷离的飘忽风格,精彩地表现。


听A3.2,好像和久违了的老朋友重逢,可是A3.2换上了新的输出级,外表更光鲜亮丽,可是音乐的表现力又更上层楼,刚强之处稜角磨得平滑一些,音乐增添了柔和之美,或许,这就是成熟乐音的魅力。





AVM A3.2合并放大器

型式:二声道合并放大器输入敏感度:20mV-180mV(可调整)输入阻抗:平衡14kΩ/RCA 6,8Ω输出功率:每声道100瓦(8欧姆)、175瓦(4欧姆)阻尼系数:>100讯噪比:95dB响应频率:5Hz~40kHz总谐波失真:<0.1%尺寸:430×90×310mm(W×H×D)重量:6kg



END

登录后才能回复

快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