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模拟原是不归路:Audio Valve Sunilda唱头放大器

作者:刘名振 阅读数:9362 发布日期:2013-11-20

摘 要:「麦田之歌」的合唱经过Sunilda的回放,显得更为宽阔、更为轻松。这种轻松不是充满重量感的轻松,而是自然舒适的宽松。这种宽松让合唱团唱歌时的起伏更为迷人。将眼前空间完全塞满、无边无际的合唱团音像分布也让Sunilda音场宽大的优点尽现。

MM/MC唱头放大器,有两组可分别调整阻抗、增益与容抗的输入端,使用真空管6922×2、12AX7×2,使用误差1%的金属皮膜电阻、MKP高速电容,MM模式增益40dB(1kHz)、MC模式增益60dB(1kHz),输入阻抗47、100、220、470、1K、47KΩ可调,输入容抗0p、100p、220p、470p、820pF可调,频率响应20Hz-65kHz±3dB,超低频滤除频率20Hz,最大输出14V,最大输入200mV,RIAA曲线正确性±0.25dB,失真0.24%(1kHz,10V输出),讯噪比-76dB(MC)。尺寸42×32×14cm,重量25kg。

 

「麦田之歌」的合唱经过Sunilda的回放,显得更为宽阔、更为轻松。这种轻松不是充满重量感的轻松,而是自然舒适的宽松。这种宽松让合唱团唱歌时的起伏更为迷人。将眼前空间完全塞满、无边无际的合唱团音像分布也让Sunilda音场宽大的优点尽现。

 

每当我认为数字音响系统发展已经到达让我满意的程度时,模拟系统总是一再出来搅局。上个月我已经听了我完全不可能买得起的Esoteric P-03/D-03,这个月又听了努力点可能买得起的Micromega Aria。这两套机器都表现出了CD唱盘在二十五年来长足的进步。正当我做着可以从此之后只需要数字系统的春秋大梦时,代理商送来了,嗯,正是我所需要的,一台唱头放大器。好事总是多磨。

 

这几年来我已经听过Audio Valve许多扩大机。无论是前级、单端扩大机还是推挽扩大机,这家德国小厂的产品都深得我心。名为Sunilda的唱头放大器当然也是全真空管放大,而且还是双单声道的设计,两个声道在同一块线路板上,使用完全独立的放大线路。每声道使用6922、12AX7各一根,据原厂表示使用了三级放大,而RIAA曲线补偿线路分别加在第一级与第二级放大上,据Audio Valve称将被动的RIAA一分为二,可以大幅度降低因为被动线路所带来的讯号损失。Sunilda提供MM放大(40dB)与MC放大(60dB)两种增益,不使用负回授。这样的架构很简单吧?

 

每声道两根真空管负责三级放大,所有调整都用连杆接到背板处,力求缩短讯号路径。电源部分也再经过层层处理,整体的用料相当讲究。
每声道两根真空管负责三级放大,所有调整都用连杆接到背板处,力求缩短讯号路径。电源部分也再经过层层处理,整体的用料相当讲究。
怎么会有这么多调整旋钮?Sunilda可以针对两组输入设定不同的阻抗、增益与容抗,就好像拥有两台唱头放大器一样的方便。
  

 

一台可抵两台用

 

很简单?那请问面板上四个旋钮、四个拨杆是怎么回事?原来Sunilda这个小鬼(Sunilda是「尼贝龙根指环」中齐格飞的女儿,可见老板Helmut Becker可能也是个「大日耳曼主义者」)有个特异功能:它可以接两个唱头!一定有人要说:接两个唱头有什么了不起?很多唱头放大器都行。但是Sunilda可以针对两个输入独立调整增益、电阻、电容值,等于让你同时拥有两台唱头放大器!为什么它可以这样做,其它人不行?你只要透过透明顶盖往里面瞧瞧就知道了:它毫不花巧的装了两组电阻与两组电容。以生产成本来看这一点都不经济(在德国手工制作,要多焊这么多零件,人工成本可能还要高过零件成本),却是非常实用的做法。两个输入以继电器进行切换,所以不会产生任何干扰。

 

这种功能对谁有用?对于音响评论员、喜欢「斗盘」的音响迷来说都很有用,也别忘了,很多人喜欢多装一只唱臂唱头来听单声道录音,在这种场合Sunilda也特别好用。

 

外接电源排除干扰

 

四个旋钮中每两个为一组,一个用来调整阻抗,另一个则是容抗;四根拨杆则分别负责输入切换、增益调整及静音、待机。以操作接口来说,Sunilda是非常合理漂亮的设计,可见Audio Valve老板Helmut Becker一定是个注重逻辑概念的人。

 

机器内部维持Audio Valve一贯的高完工水平,阻抗与容抗的调整都使用连杆在机器背板处调整,讯号路径非常短。不只这样,电源部分还为了排除干扰,特别设计在机箱之外,两者用旧式计算机打印机的那种排线连接。这个电源供应并不是随便给个机壳了事,而是用一个真正的铝合金金属外箱装起来。

 

使用的真空管中,前端的ECC88是Tesla的NOS管,输出缓冲级的12AX7则是JV制品。看到Tesla,我想挑剔的真空管迷们应该也要放弃换管念头了吧!

 

对了,代理商强调,台湾进口的Audio Valve产品都是特别要求加强电源以及各种用料,旋钮也都是镀金,因此在表现上都会比国外贩卖的机种强一些。当然,你也要准备花上多一些的代价。

 

试听在家中进行,盘臂头组合是全套Roksan,包括Xerxes 20唱盘、Artemis唱臂与Shiraz唱头,前级是Ayre K-5xe,后级是McCormack DNA-1 Deluxe Edition,喇叭则是B&W Silver Signature 25。阻抗值依照Roksan的指示调整在100Ω,容抗值则反复聆听比较后,最后放在220pF的位置。比较用的唱头放大器是ASR Mini Basis。

 

两组输入、一组输出,电源则由外接电源供应,以计算机排线连接。
两组输入、一组输出,电源则由外接电源供应,以计算机排线连接。
外接电源用铝合金机箱装起,不但这电源上面有电源开关,机箱上也还有电源开关。
外接电源用铝合金机箱装起,不但这电源上面有电源开关,机箱上也还有电源开关。
 

 

重拳击倒数字系统

 

参考软件:
这张唱片的CD、SACD版本与黑胶版本我都收藏了,理由当然是Jim Anderson的录音实在太过迷人。如果你只听到这张唱片慵懒迷蒙的动人,那你的音响就还没有到达极佳境界。在好的系统上,这张唱片的高透明度、三度空间音场与快速的细微瞬时变化会让你大吃一惊。(Premonition Records 737)

一开声,我就知道我对数字系统的遐想又被模拟系统给彻底击溃了。为什么?好死不死,我拿出来听的黑胶唱片就是CD已经不知道听过多少回的「Cafe Blue」。我原本以为这张唱片的各种细节都已经了然于胸,没想到在模拟系统上听起来,还是有如柳暗花明一般,处处让我有惊喜!哪些惊喜呢?比数字系统更好的细节表现、比数字系统更好的活生感、比数字系统更好的频率两端表现,都是我听了几分钟之后马上就可以体会得到的好处。

 

等等,更好的频率两端表现?CD在低频方面表现不是应该比较杰出吗?说实话,我也一直是这样认为的,但是在几次聆听顶级模拟讯源的经验中我发现:模拟的低频质量的确远胜数字。当然这有个前提,就是模拟系统要非常好。像是这次使用的模拟系统,若是将唱头放大器也算进来,价格已经超过任何我在家中听过的CD唱盘,所以要有更好的声音表现也应该是正常。「Cafe Blue」中有许多精采的脚踩大鼓演出,从Sunilda发出来的声音不但更为饱满、更为低沉,鼓声的轻重与反应速度也都胜过数字系统。这样具有弹性又清晰的脚踩大鼓,听起来真是舒服、过瘾极了。

 

可重现复杂细微的音乐变化

 

另外,我的Mobile Fidelity SACD版本听起来,Patricia Barber的声音比较松散些,整个音场也比较「朦胧」些。但是在黑胶版本中,整个音场好像被擦亮了似的,有更好的透明感与直接感。

 

模拟系统的讯噪比在账面数字上远低于数字系统(MC唱头放大的讯噪比通常只在70dB左右),照理说极细微的声音应该是数字系统占上风,但是在听感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无论听哪一轨,我都可以马上听出在CD(或是SACD)上的确是将许多细微变化「简单化」了。也就是说,在细微的动态起伏变化上,模拟系统明显的占了上风。

 

在此我想提醒读者们:模拟系统虽然有超越数字系统的潜力,不过也要整个播放系统,从唱头到唱头放大器都能够调整、匹配良好,才能够有这种超越数字讯源的表现。若是低价位的模拟组合,要从同价位CD这一方讨到音响性能优势的可能性并不高,顶多有机会在流畅性这个项目上胜出。

 

宽大饱满又有水分

 

好,我已经确认Sunilda有超越数字系统的表现能力,那么它本身的声音有什么特色呢?要论断模拟系统的表现能力要比其它器材困难许多,因为牵扯到从唱头、唱臂、唱盘与唱头放大的调整,任何一项的些微修改都有可能影响到整体音色的走向。就算是唱头放大本身,也会因为阻抗与容抗的调整而产生音色上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体的评断结果。我在进行整体音质的评断之前相当仔细的将模拟再生与数字系统进行比较,到确定音色方面毫无问题,才敢写下以下的结论。

 

Sunilda最大的特色毫不意外,也是跟真空管有关,那就是宽松又有水分的中高频表现。Proprius的「麦田之歌」就是这种特色的最好示范。这张唱片中的合唱团经过Sunilda的回放,显得更为宽阔、更为轻松。这种轻松不是充满重量感的轻松,而是自然舒适的宽松。这种宽松让合唱团唱歌时的起伏更为迷人,让我赞叹原来这张唱片是这么美!将眼前空间完全塞满、无边无际的合唱团音像分布也让Sunilda音场宽大的优点尽现。

 

除了合唱外,「麦田之歌」中间还穿插了一些乐器如笛子吹奏、吉他演奏等等。木管乐器最动人的地方就在它的气韵,而Sunilda的宽松也让这种气韵更添几分灵动。那个吉他则充满展现出Sunilda在音色上的优势,也就是充满水分、有尼龙弦吉他该有的弹性与饱满,弹奏的颗粒又十分清楚。这张黑胶唱片可说把Sunilda的几种好处一次展示出来。

 

抽丝剥茧的层次感

 

我再拿出Mercury那张「古希腊舞曲」(Philips Golden Import版)测试Sunilda在管弦乐方面的表现。这张唱片的弦乐录音极美,而Sunilda在层次解析的实力极强,就充分的将这种美感展现出来。那种好像可以指出每把琴在音场中位置的分析能力,证明了Sunilda在层次感与解析力上面都有着极高的成就。当然,弦乐的音色也是极美,而且是滑顺又带着光泽的美。

 

中频充满情感

 

接下来我听贝拉方堤那张「Belafonte Sings The Blues」(Classic Records 200克重刻盘)。这张老录音能听出什么好处?贝拉方堤那充满丰沛情感的歌声,可不是现代的录音能够重现的。Sunilda的中频十分饱满,播放这张深情演唱作品时,能够让我听到歌者该有的形体感与演唱技巧运用。还有,这张唱片使用的乐器都很简单,也如其它早期立体声录音,将乐器尽量放在舞台的两侧。无论是左方的铜管或是右方的电吉他,透过Sunilda的播放都有很正确的比例重现,代表这台唱头放大器在音场营造、音像形体等方面都有很杰出的表现。

 

控制力极佳的低频

 

最后我拿出的是Sheffield Lab的「Drum Record」。这张唱片测试什么呢?太多了,动态、低频、细节都是这个爵士鼓独奏唱片的绝佳卖点,更重要的是传真度。Sunilda在播放这张唱片时真可谓「惊天动地」,不但鼓点扎实带劲,就连低音大鼓的颗粒感与饱满程度都让我十分满意。这张模拟唱片在鼓声的奔放与开阔程度都要胜过已经十分优秀的数字版本,无怪乎HP要将之列入「超级唱片」榜单之中。Sunilda在低频量感上并没有刻意的凸显肥肿,反而是收敛良好、充满弹性的饱满低频表现。对照用的ASR Mini Basis是晶体放大,有着更为饱满充沛的低频能量,是呈现金字塔形状频率分布;Sunilda则是不偏不倚,从高中低频都有一样平衡的量感。

 

这张唱片中有还许多敲钹的演出,而Sunilda再生的钹声完全不拖泥带水,可以很轻松的将快速敲钹该有的细节重现出来,而不会把这些一阵阵快速出现的钹声模糊含混带过,表示这台唱头放大的瞬时响应十分优秀。

 

Sunilda在各项音响性表现上都不会差,但是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它让我系统的整体回放水平更上层楼。透过Sunilda播放黑胶唱片,我才惊觉原来我的扩大机与喇叭居然还有这么多以往我未曾好好发掘的表现潜力!每张唱片拿出来都让我有再一次的惊喜,让聆听音乐成为极佳的享受。看来,在将Sunilda归还代理商之前,我是不会再将CD唱盘的电源打开了。

 

注定孤寂的模拟不归路

 

经过这次的试听,我更确认了模拟系统在声音质量上不可抹灭的价值。追求声音再生不遗余力的音响迷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是阿Q一点(哪个中国人不阿Q?),完全不管黑胶基本教义派的大力摇旗?喊,当作世界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音乐媒介,你可以过着极为幸福快乐的日子。第二条路就是认真存钱,弄一套够好的模拟回放系统,仔细的调整之后,你才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扩大机、喇叭原来能这么美这么好。

 

两条路该选哪一条呢?诚如佛罗斯特所言:「林中两路分,一路人迹稀;我独选此路,境遇乃相异」。Audio Valve Sunilda就是在你选择「人迹稀」的模拟之路上极佳的伴侣,它让我清楚的看到了模拟世界的缤纷万象,更残酷的看到了数字在音质表达能力上仍然还未臻化境。这条音质明显胜出的不归路,让我不由得心生「我疑从今后,能否转回程」之叹!【注】

注:引号中言皆采自佛罗斯特「未选之路」(The Road Not Taken)一诗,关山译。  

 

 

音响20要表现
            音质:10
            音色:10
            高频段甜美度:10
            中频饱满度:9
            低频扎实度:9
            音场宽深:10
            声音的密度与重量感:8
            透明感:10
            层次感:10
            定位感:10
            音乐活生感:10
            结像力与形体感:10
            解析力:10
            速度感与瞬时反应:10
            强弱对比与动态对比:8
            乐器与人声大小比例:10
            乐器与人声质感与空气感:10
            细节再生:10
            空间感:9
            整体平衡性:10
            个性焦点:
可以针对两组输入作不同调整,是使用弹性极高的唱头放大器。温暖庞大又充满细节,中高频湿润的美感必定迷倒所有真空管音色爱好者。声底饱满、活生感良好,立体感强烈,频段两端的延伸相当好,尤其是低频的冲击力与控制能力更是惊人。

 

搭配建议:
丰富的调整功能可与各种唱头作最适当的搭配,如果系统声音太亮太薄、高频量感过多,此机可能无法替系统的音色平衡加分。在高分辨率、高性能、厚度适中的系统上,这台唱头放大则可以带给你极为愉悦动人的聆听乐趣。

 

 

 

音响知识

唱头阻抗为何要匹配?
这要从唱头动作的原理来看。动磁式(Moving Magnet, MM)唱头是针杆连着磁铁,感应线圈在唱头上,因此线圈可以绕很多圈,以得到较高的电压输出能力,5mV是很正常的数字。动圈式(Moving Coil, MC)唱头则是针杆连着线圈,如果线圈绕比较多圈,针杆带着这么重的线圈,动作要怎么灵敏?于是MC唱头的线圈就得比MM唱头少很多,不但输出低上许多(通常都在1mV以下),线圈所带来的的阻抗差异也就很大了。一般MM唱头的阻抗以47kΩ最为常见,而MC唱头的阻抗则多半低到50Ω以下,两者相差近千倍!也因此,良好设计的唱头放大不能只靠增益的多寡来匹配不同的唱头,还得有各种阻抗档位以达到匹配最佳化。

最佳阻抗的匹配值除了要看唱头之外,还必须加上唱臂线、唱臂到唱头放大那段线的数值来做最佳匹配,所以大部分的说明书都会告诉你,除了唱头说明书中的建议值外,还要「耳听为凭」。阻抗与容抗就像是唱头的均衡器,两者都会影响唱头放大最后输出的频率响应平衡。

至于耳听要怎么作准?以前的人需要靠经验及各种测试软件,还是像在瞎子摸象,人人结论不同。现代的音响迷则幸福多了,拿同样录音的CD跟黑胶唱片相比,马上可以分辨出来哪个阻抗、容抗数值听起来声音最自然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