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不会让您失望的数字媒介桥梁: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DAC

作者:刘汉盛 阅读数:3064 发布日期:2013-09-16

摘 要:不管您是坚持二声道的老音响迷,或年轻的新血,都应该把数字流视为一种新的聆乐媒介,而非排挤任何现存讯源的新物种。假若连Audio Research Corporation(以下简称ARC)这么老派的音响制造商都推出数字流产品,您还有什么好拒绝的?

不会让您失望的数字媒介桥梁: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DAC

不管您是坚持二声道的老音响迷,或年轻的新血,都应该把数字流视为一种新的聆乐媒介,而非排挤任何现存讯源的新物种。假若连Audio Research Corporation(以下简称ARC)这么老派的音响制造商都推出数字流产品,您还有什么好拒绝的?
文|刘汉盛

Reference DAC,又名Digital Media Bridge数字媒介桥梁,这是ARC的最新数字讯源。什么是数字媒介桥梁?您可以用CD唱盘的数字输出接驳它,用来播放CD。也可以从面板直接插入随身牒,播放随身牒中的音乐档案。当然也可以接您的计算机,当作USBDAC播放计算机里的音乐文件。更可以另外买网络硬盘NAS,把转文件过的音乐档案存在NAS里透过Reference DAC来播放。此外网络收音机当然也有,可以免钱听全世界的电台。

数字媒介桥梁
虽然名曰数字媒介桥梁,但它的面板箱体设计还是遵循传统,中央有一个显示屏,显示正在播放中的软件图片文字等。这个显示屏是向奥地利Stream Unlimited购买的,别的厂牌数字流讯源也可看到。左右有二个大旋钮,左边那个司音量控制,右边那个负责输入选择,此外也可选择选单。
在面板底下还有几个小按钮,由左至右是Power、左箭头键、Select、右箭头键、Exit、Mute,最右边有一个USB随身碟插槽,可以直接插入随身碟播放内中的音乐文件。打开显示屏,由上而下分别显示Media Server、iPod Dock、USBInput、USB2.0HS(播放24bit/192kHz档没问题)、Internet Radio、AES/EBU、BNC、RCA、TOS、Setting等。前面几项是播放的讯源选择,例如播放NAS网络硬盘的音乐文件,就必需选择Media Server,进入之后按照指示往下选择即可顺利播放音乐档案。后面几个端子就是数字输入的选择,例如CD转盘以AES/EBU规格传送,接的是XLR端,就要选择AES/EBU,这样才能唱出音乐。
或许读者们早已在以前写过的评论中看过奥地利Stream Unlimited的名字,这家公司很特别,好像专门来为传统二声道厂商解决数字问题的。他们的产品包括CD、DVD、BD相关机械结构、数字控制、显示屏套件,甚至数字流解决方案套件都有,等于就是芯片厂跟二声道厂家之间的桥梁。厂家没有计算机数字工程师没关系,只要购买包括芯片在内的套装线路,他们就会依照厂家的不同需求,量身定做所需要的配套线路跟芯片,Reference DAC内部所使用的Bridge Co DM860芯片就是他家Stream700 HiEnd Audio Streaming Client套件中的核心芯片。


 

参考器材
讯源:Gato CD D1
后级:ARC Reference 75后级
喇叭:Gato FM6

焦点
①音质美。
②音乐规模感庞大,气势恢弘。
③拥有宽松的特质。

建议
直入主动式喇叭最佳,直入后级次之。

参考软件
李云迪演奏的肖邦您一定要听听看。这位肖邦钢琴大奖得主在获奖前从未在中国以外的音乐院学习过,可说是纯粹的中国教育下长大,但却能打败西方众多菁英,真神奇。这张DG录音没有一点夸张,只有自然与真实,还有满满的音乐性。(DG 471479-2,环球)

Audio Research Reference DAC

类型:真空管数位流播放器
推出时间:2012年1月
输入阻抗:75欧姆(BNC/RCA);110欧姆(AES EBU)
输出阻抗:600欧姆(平衡)
300欧姆(非平衡)
频率响应:0.5Hz~200kHz+/-0.3dB
THD+N:小于0.006%(2V输出)
讯噪比:106dB
增益:25dB(平衡);19dB(非平衡)
外观尺寸(WHD):480×178×394mm
重量:14.6公斤


不要以为只有ARC是这样做,市面上有太多著名的数字流产品都是这样做的,ARC只是后来加入者。不然您以为那些只懂二声道音响技术的厂家是怎么做出数字流产品的?其实这种分工系统是很棒的解决方案,二声道厂家专注在声音表现的研究上,数字流技术交给专业第三方去做,双方互蒙其利,而且事情能做得更好。在此要提供读者们一个使用经验,根据非常音响苏老板的比较,他发现不同厂牌的NAS会带来不同的声音表现,目前他用过的牌子中,以Iomega声音表现最好。当然这是搭配非常音响的系统,搭配府上系统可能就不一定如此。假若您很挑剔,不妨多尝试看看。

20安培电源线
Reference DAC背板上清楚的分为左右二边,左边是模拟输出端子(XLR与RCA各一),右边则是数字输入端子,包括USB 2.0HS、RCA、BNC、AES/EBU、TOS、Ethernet、iPod(直接把苹果的线插入即可)等。此外就是12V遥控触发讯号输出端。右上角有一个WiFi接收天线座,接上天线之后可以无线传输,如果您摆放Reference DAC的地方不方便拉网络线,就可以用WiFi传输,不过此时要先进入选单中设定为Wireless,而且只能限定在24/96规格以内。有意思的是,Reference DAC只是一部讯源,吃电很低,但它用的电源母插竟然是20安培规格,原厂所附的电源线当然也是20安培规格。通常,20安培电源线都用在大功率后级身上,前级或讯源极少采用,而Reference DAC却采用它,难道是统一采购,干脆通通用上吗?反正用了也没坏处,音响迷还更爱。

融会参考前级与DAC之大成
打开顶盖,里面密密麻麻,简直就像是他家前级。事实上,Reference DAC就等于R5前级加上DAC8,再加上数字流功能。由于集他家之大成,所以不给编号而称为Reference DAC。机箱内一块大母板,母板上再架空安装线路板,这些线路板包括面板内侧的操控逻辑线路、显示屏线路、背板内侧的数字输入线路等。比较醒目的是那些ROE黄色白色电容,还有二个悬空固定在左右侧板的电源变压器,一个RCore,一个环形变压器。而在环形变压器底下还有一个小的EI型变压器。
为什么要这么多变压器?不要忘了,Reference DAC是真空管机,真空管的供电比晶体要复杂多了,除了要分数字、模拟供电,还要有真空管的灯丝供电以及真空管稳压。Reference DAC身上总共使用俄罗斯Sovtek 6550WE一支,同厂牌6H30D-EB五支,管子上有编号,按照说明书上的位置插上即可。
Reference DAC内部的数字模拟转换部分移植自DAC8,采用QuadDAC架构,其实就是平衡架构。此外,石英振荡器也有二组,分别控制44.1kHz与48kHz系统,也可作为二组二倍频或四倍频。换句话说,您使用Reference DAC时,可以精确的选择44.1kHz、88.2kHz、176.4kHz,或48kHz、96kHz、192kHz等不同系统的升频,44.1kHz给CD系统使用,48kHz给计算机系统使用。

初始设定不难,不必怕
既然Reference DAC是一部数字流DAC,原厂称为Digital Media Bridge,一定要经过初始设定才能顺利使用各种讯源,这对用家会不会是障碍?尤其ARC是许多老音响迷的最爱,他们会懂得设定操作吗?不必害怕,原厂早已想到这个问题,所以在说明书中秀出很清楚的设定方块图,您只要按照图示去做,几分钟就搞定了,一点都不难。此外,Reference DAC既然是数字流讯源,当然也有提供跟平板计算机搭配的App,您只要准备一部平板计算机,其他一切经销商都会为您搞定。


第一次开机设定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使用App、遥控器或面板上几个操控钮,此时可算是直觉式操控。如果要从面板操控,只要用面板上的Input选择想要的讯源档位,接着按下Select,就可进入播放了,一点都不困难。包括USB随身碟也可以直接插入面板上的插槽使用。假若您想以USB2.0HS端子连接计算机,就要把原厂所附的驱动程序灌入计算机,这样几乎大部分音乐文件规格都能唱了,这已经是常识,不会有什么问题。如果您真的从来没接触过数字流,经销商或代理商会为您搞定一切的,不必操心。
Reference DAC的遥控器一定不能丢了,因为有许多操控只有遥控器上有。例如要选择比较陡峭或柔和的Filter、切换Mono、改变取样频率(分44.1kHz与48kHz二组,可做二倍频与四倍频取样)、绝对相位切换,还有几个数字输入端的切换选择等等。此外,在选择Medea Server、iPod Dock,以及USB输入时,这三种讯源的Repeat与Shuffle功能也只有遥控器才有。对了,遥控器上还有一个Hour键,按下之后,这部机器已经使用多少小时就会显示在显示窗上,这是ARC机器上常见的小贴心功能。对了,当您按下Power开机时,总是要先选择您想要播放的讯源,再来是解除Mute,这样才会有声音。

非常音响与家里二段听感
本来这次的Reference DAC是去台北民生小区非常音响做「器材外烩」的,我也去了那里。不过,听过之后,我要求还是要送到我家来听,因为非常音响用来搭配Reference DAC的是Gato CD D1唱盘、Gato FM6喇叭,以及ARC Reference 75真空管后级。这些器材都不是我曾经听过者,未了避免误解,我还是要在家里听过才行。所以,以下的聆听经验分为二段,一段是非常音响的「器材外烩」听感,另一段则是我在家里的搭配听感。
先说在非常音响所听到者。一开始我们就播放NAS里的音乐档案,听过「MA on SA」以及TAA22届去年音响展的那张Blu-spec CD,还有「Adele 21」。我感受到二种让人喜欢的表现,一种是清亮甜美反应快速灵动的,尤其是低频段的灵活与向下沈潜能力让人惊讶,我相信这种表现大部分来自Gato FM6喇叭。另一种表现则是宽厚饱满开放的,这种充满帝王气势的声音特质我很熟悉,来自ARC的遗传血统,包括Reference DAC与Reference 75皆是。
听过音乐档案,我请苏先生接Gato CD D1,以它当转盘,Reference DAC当DAC,扩大机与喇叭不变。听了穆特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克罗采」,我发现宽厚饱满开放的气势稍减,但非常细微的小提琴擦弦振动很多,冬瓜纤毛感很棒,而且清甜味道突出,钢琴颗粒感圆滚滚的很实体。显然,GatoCD唱盘是走灵动清甜细节丰富路线,老实说这种特质与ARC具有互补作用。
接下来我听了2012年马来西亚吉隆坡音响展那张赠送CD。第一首的堂音很长,光泽足,而且甜。第二首的弹跳力鲜活,劲道足,又能控制得住,唇齿音清晰。第三首也很听甜。第四首那鼓声的弹跳力很强,简直就要抓不住,而音场的宽深早已超过Gato FM6体积所该有的,一瞬间这对喇叭彷佛长大了二倍。咦?我到底是在写Reference DAC的评论?还是Gato FM6?不管啦,我想要告诉您的是,Gato FM6这对喇叭的确让人另眼相看。

帝王般的气质
接下来听Leonard Cohen「Ten New Songs」。第一个感觉是厚重饱满的声音又回来了,这当然是Reference DAC的声音特质,不过我还是要称赞Gato FM6几句,那么小的身躯,竟然也能把Reference DAC帝王般的气势表现出来,可见这对喇叭真的潜力无穷。不过,也可能是受了Gato的影响,此时我听到的Cohen嗓音比较年轻,但低沈粗犷的磁性依然迷人。尤其是那低频的弹跳控制力非常好,以前我总是认ARC的声音大器宽宏有之,但灵动弹跳活生稍稍不足。现Gato听起来却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显然器材搭配左右了整套音响系统的表现。
最后一张听的是帕尔曼替犹太歌曲伴奏那张「Eternal Echoes,Songs & Dances for the Soul」(Cantor Yitzchak Meir Helfgot男高音。Sony Classical 8872542006-2)。果然,帕尔曼的小提琴音质非常好,而且有光泽有水分有甜味,流畅中还带有厚度。而人声高亢又不会聒耳,形体浮凸有厚度,这些都是相当好的听感。


多套器材搭配都很棒
第二阶段的聆听在我家开放式大空间,搭配过的器材就多了。我以Reference DAC直入ATC SCM100ASL双主动式喇叭,CD转盘是Sony XA9000ES。也以Reference DAC搭配Clayton Audio S100纯A类后级,推AER Momentum。还以Reference DAC搭配Esoteric A-02后级,驱动Ktema。此外也用NAS、随身牒播放音乐档案,用网络听网络电台。您知道吗?我本来还想把Wilson Audio送我的高解析音乐文件随身牒插入面板上的插槽播放,没想到这种造型特殊的「随身牒」根本无法插入面板的USB插槽,真是残念。使用随身牒播放时,我发现中文与日文资料无法显现,不知道日后是否会改善?
话说回头,这几套搭配都能充分表现出Reference DAC本来面貌,那就是宽广饱满开放,好像一位个子高大的男子汉。说得更文雅点,就是有帝王的权威气势,尤其在直入ATC SCM100ASL双主动式喇叭系统时更是如此。而在搭配Clayton S100后级推AER Momentum时,小提琴表让人喜欢,高把位内敛又甜美,而且声音线条不会细瘦,而是有圆圆的形体。换句话说,小提琴不会干干扁扁瘦瘦的。此外,低频的弹性超好,一个个脚踩大鼓的噗噗声,或Bass的音粒软Q柔韧又饱满。而用Ktema喇叭那套时,Reference DAC的高频段听起来竟然「香甜」细致,细节超多,而且中频段宽厚风润,低频段则透出宽松的感觉,这是以前听ARC产品从未有过的。奇怪,这三套系统个性不尽相同,但Reference DAC却都能搭配得很好,而且除了表现出自己的原始风格之外,连喇叭、扩大机的个性也都能够让它们显露,而不是霸气的把一切都排除在外。
既然Reference DAC搭配起每套系统都那么好,以下这段聆听经验就有点难以取舍了,因为难以面面俱到。或许我先说一些搭配上的缺点,让读者们了解如果真的要比,每套系统都有长处也有短处。例如直入ATC时,高频段的清甜与解析力、细节表现就不如搭配Ktema喇叭时。而搭配Ktema喇叭以及AERMomentum时,二者的音乐规模感与宽松感觉都不如ATC。Ktema这套的中频段与低频段虽然饱满宽松,高频表现特别甜,但低频却不如Clayton S100推AER Momentum那么凝聚又弹跳,而且低频形体浮凸清晰。您说,到底要怎么写呢?我想,以下就挑些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来写吧,不管是哪一套系统表现出来的。

音质很好,气势堂皇
Reference DAC的音质很好,我在挑选「刘汉盛严选100张棒喝CD」以及「DG黄金录音精华」时,也曾用过它来听。无论是听Maisky的大提琴,或Lakatos的小提琴,都能显出很美的音质,而且还带着宽松,让小提琴不会紧绷,让大提琴的声音线条周围好像充满了细微的声波振动。听Lakatos那张「As time goes by」,弹跳感十足,小提琴声音明亮甜美,扬琴滚动音粒清晰,各种乐器声音鲜明。唱到第五轨「教父主题曲」,拉低把位时小提琴的擦弦声真是丰富啊,来到高把位,小提琴转为清亮甜美,很迷人。
Reference DAC的音乐规模感庞大,气势堂皇,无论是听小提琴、钢琴、人声管弦乐都能表现出这种特质。例如听Lara St.John那张「Bach Sonatas」时,竖琴的叮叮咚咚声响丰富,音粒壮硕,小提琴不会细得像钢丝,宽松,这就对了,听起来不会让人紧张。听李云迪的肖邦「光辉的大波兰舞曲」时,钢琴音粒不仅晶莹而已,而且有形体感,有重量感,不是柔弱型。当然,ARC的声音从来就不曾是细细瘦瘦的,一直都是壮壮的,实体感浮凸的,线条清晰的,Reference DAC也不例外。听Oreobambo那张「Spinning Around Our Star」时,钢琴规模感特别庞大,真的拥有帝王气势。那低音键的庞大老实说已经有点过度,但纯就音响效果的角度来听,真的过瘾。


有宽松的感觉
Reference DAC能展现出宽松的感觉,这种特质不是一般数字流器材能够拥有的。宽松的感觉表现在小提琴,就是拉到高把位时不容易变得紧绷;男高音或女高音唱到高亢处时,声音不会变得尖锐。听大型管弦乐时,声音不会乱,不会扁。例如我听RR那张柯普兰音乐的「Fanfare For The Common Man」时(Eiji Oue指挥Minnesota Orchestra,ReferenceRecordingsRR-93CD),无论是鼓声、铜管、空间感都显出不会紧绷的宽松感。在听Hugh Masekela那张「Hope」时,同样的,铜管听起来也很轻松,即使套鼓火热的打着,但听起来就是宽松,不会尖锐不会紧绷。Reference DAC的宽松特质来自何处?有人说来自真空管,因为真空管的电压摆福宽,承受瞬间极端音乐动态的能力强。这话说得不错,不过并非每部真空管扩大机都能拥有宽松的特质。想要听起来宽松,除了真空管,还需要有本领,ARC不愧是拥有宽松本领的厂家,您看看他们机器内部的粗铜箔,您看看他们的电源供应,您看看他们所使用的电容,这些都内藏好声秘密。
除了音质好,气势庞大,有宽松感外,Reference DAC的解析力好吗?好!而且自然不强调。它的定位、层次感好吗?没听出不好的地方,但也没有让人觉得特别好。Reference DAC的乐器演奏质感真实吗?当然真实。它的乐器与形体感如何?饱满浮凸,有重量感,声音密度与重量感表现都很好。Reference DAC的乐器与人声比例如何?比例比较大些,有点超过,但也没什么负面听感。音乐活生感呢?很好。瞬时反应与速度感呢?不是电光石火那种快,但已经足够了。以上表现都可以完全满足「音响二十要」的要求,我就不细述了。

不会让您失望的数字媒介桥梁
您听过ARC的Reference 5SE高电平前级吗?您听过ARC的DAC8吗?如果都没听过,现在正是机会,Reference DAC集合R5SE与DAC8的完整架构,再附上好用的数字流功能,让您一次满足,而且省钱。使用时我建议您跳过前级,直接与后级接驳,甚至直接与主动式喇叭接驳,这样的效果是最好的。假若已经有前级怎么办?如果只是使用CD唱盘与数字流,卖给别人吧!除非您的前级一部百万以上,否则Reference DAC数字媒介桥梁不会让您失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