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把音乐大师请回家:Sonus Faber Aida次旗舰

作者:郭汉丞 图:郭振荣 阅读数:5054 发布日期:2013-06-27

摘 要:意大利人确实是懂得设计的民族!法拉利、林宝坚尼跑车远远看就知道,优美的线条与洗练的跑车,叫人不喜欢也难。Sonus Faber呢?以前他们家的喇叭也是一看就不会错认,师法鲁特琴的音箱,原木加上真皮的质感,真是喇叭中的精品。现在呢?Aida(阿伊达,威尔第歌剧名)这款崭新推出的「次旗舰」,继承了Sonus Faber既有的设计元素,再加上新的设计巧思,把复杂的声学理论藏在优美的设计里,真是现代声音工艺的极品。

 

意大利人确实是懂得设计的民族!法拉利、林宝坚尼跑车远远看就知道,优美的线条与洗练的跑车,叫人不喜欢也难。Sonus Faber呢?以前他们家的喇叭也是一看就不会错认,师法鲁特琴的音箱,原木加上真皮的质感,真是喇叭中的精品。现在呢?Aida(阿伊达,威尔第歌剧名)这款崭新推出的「次旗舰」,继承了Sonus Faber既有的设计元素,再加上新的设计巧思,把复杂的声学理论藏在优美的设计里,真是现代声音工艺的极品。

 

雄浑大度 气势恢弘

 

在走访天母海山音响试听Aida之前,其实我已经有许多接触Aida的机会了。第一次真正听到Aida,是在2012年慕尼黑音响展,当时心里着实吓了一跳。怎么说?这是Sonus Faber的喇叭吗?身高172.5公分,重量一对高达330公斤,这君子不重则不威,自然显示了Aida的份量不平凡,但设计精致的精神跑到哪里去了?比Aida更庞大、份量更重的还有旗舰The SonusFaber,可是一连两款「超重量级」的设计,是不是代表Sonus Faber越来越走「超级」的设计路线呢?

 

声形具美的Aida,是Sonus Faber新一代音响工程师的作品,崭新的面貌与传统Stradivari三部曲截然不同,塑造了 Sonus Faber新世代产品的形象。

 

在慕尼黑展用「看」欣赏Aida,心中虽有疑问,但是当Aida在开放式的展场中发声,心头又是一震!好厉害的喇叭,当时搭配Audio Research 40周年纪念前级,后级是Dagostino,推出来的声响却是庞大、轻松、自然、真实,这样的好声我很少听到吗?不,我经常在顶尖产品上听到,可是眼前的Aida并不是在密闭的音响室,而是在音响展的开放空间,各种声学条件配合并不好,可是Aida依然展现雄浑自在的能量,而且听来一派轻松。小家碧玉、细腻动人,是许多人对Sonus Faber的印象,可是眼前这一对Aida,却是雄浑大度、气势恢弘,真是不简单。

 

带着对Aida的好印象,回到了台湾,知道此间代理商已经引进,但我却推迟到音响展才有机会听到Aida。音响展在喜来登饭店举办,代理商虽然租用了相对比较大的房间,但是对Aida来说,空间还是略小,搭配Aida的是全套Goldmund前后级,而且是「全数字」联机,也就是从数字讯源、前级到后级,全部是数字讯号,直到后级才作数类转换。Goldmund配Aida如何?非常好听,但是气质和我在慕尼黑听到的不一样,Goldmund推起Aida依然轻松,但多了一些细腻,喜来登的空间虽小,但代理商选播音乐很用心,选择相对安静舒适的室内乐,呈现Aida精致细腻的一面,可是过去小家碧玉的印象,在Aida身上却已不复见。

 

海山为Aida准备了全套Burmester系统搭配,线材使用顶级MIT。

 

新风格的Sonus Faber

 

音响展后,代理商问我有没有兴趣比较仔细听Aida,我说当然有,但要到哪里听呢?原来天母海山已经摆了一对,也调整妥当,约好时间,我来到天母海山听Aida。海山的为Aida搭配了全套Burmester,包括069 CD、077前级、909后级,线材则是全套MIT,而且是顶级的Oracle新版。关于海山试听Aida的声音,我们后面再说,先来看看Aida的设计新颖在哪里?

 

很多人知道,Sonus Faber是Franco Serblin在1980年代创立,在他手上设计出一系列令人赞叹的喇叭,包括目前依然畅销的Stradivari三部曲:Stradivari、Amati与Guarneri,可是几年前新东家入主Sonus Faber,Franco自立门户,现在已经和Sonus Faber没有关系了。此前Stradivari三部曲依然生产,可是他们也设计了新的Futura系列,纳入新的设计,造型近似原来的Amati与Guarneri,但性能已经大幅提升。而在Aida之前推出的The Sonus Faber(原本称为Fenice),也和传统Sonus Faber的产品大异其趣,走出崭新的风格。

 

Aida背后还藏着两音路单体,为的是增加音场空间感,内中还有可以调整的空间,增加喇叭对聆听空间的适应能力。

 

与The Sonus Faber比较起来,Aida相对更显雅致,细部设计非常讲究,而且是一看就让人觉得漂亮的喇叭。我们从视觉上可以轻松享受Aida的美感,可是这款喇叭可说是Sonus Faber史上设计内容最复杂的喇叭之一,可能只有旗舰The Sonus Faber比Aida还复杂,而且Aida圆弧向后收起的侧边饰板,制作难度恐怕比旗舰更难。Aida确实是掌握了喇叭设计潮流的新趋势:声学技术可以很难,但是外观一定要赏心悦目,越看越好看。

 

看不到的地方还有玄机

 

其实光是把Aida当作家中摆设,做「会发声的艺术品」来用,已经非常值得了,可是内中藏着诸多喇叭设计的技术,更是Aida好声的精华。这是一对3.5音路设计的落地喇叭,正面可以看到四只单体,分别是高音、中音与双低音单体,另外还有一只大口径低音单体藏在喇叭底部,不容易看到,因为藏在Aida的「高跟鞋」底下。背后还有二音路喇叭,做Bi-polar双向发声,原厂称为Sound Field Shaper技术,目的是「塑造音场」。

 

Aida的采用称为「Arrow Point」的DAD高音单体,听起来很复杂,这款称为29 XTR-6的高音单体,振膜尺寸为29mm,内部设计了特殊阻尼,以消除谐振,配备钕磁铁引擎,还有原木材质的空腔,以机械消除谐振。至于Arrow Point则是高音单体外面那个金属相位锥,我想这是为了增加高音单体扩散角度所作的设计。

 

高音单体中间还有特殊的导波尖锥设计,漂亮的弹力线条网罩,则是Sonus Faber专属的设计,兼顾实用与美观。

 

中音单体型号称为M18 XTR-08,振膜尺寸是180mm,一样搭配强力钕磁铁引擎,采短音圈、长磁隙设计,内置Kellog/Goeller铜环,喇叭金属框体直接CNC车制。这个中音单体与高音单体固定在同一个前障板上,而这块前障板还有玄机,仔细看不难猜出是金属材料,靠金属的高密度与高质量,降低喇叭震动时产生谐振干扰,可是还有学问,金属本身也有自己的谐振点,如果只使用一种金属,谐振点会在人耳可听范围,所以Sonus Faber使用了两种金属材料复合,一个是航天合金,另一个是用来做枪的特殊金属,两者合起来,就能彼此抵消谐振。

 

隐形的低音反射孔

 

低音采用两只称为W22 XTR-12的单体,尺寸不难猜出是220mm,振膜则是三明治复合材料,中间是复合泡棉材质,前后包夹纸盆振膜,表面上Aida是低音反射式设计,不过喇叭向后收起来的面积比正面要小,所以音箱内部设计了复杂的低音反射孔,原厂称之为「隐形低音反射技术」,所以Aida的低音反射孔虽然不大,但是许多秘密都藏在音箱内部看不到。

 

中音单体型号称为M18 XTR-08,振膜尺寸是180mm,一样搭配强力钕磁铁引擎,采短音圈、长磁隙设计,内置Kellog/Goeller铜环,喇叭金属框体直接CNC车制。

 

正面看那两个220mm的低音单体,好像还不显得厉害,其实Aida的「高跟鞋」底座下面,还藏着一只称为SW32 XT-08的低音单体,口径您应该猜到了,就是320mm。这个「超低音」单体和低音设计也不一样,虽然都是三明治振膜,但SW32 XT-08用的是Honeycomb复合材质,外加奈米碳纤维振膜包夹,因为是超低音,所以采长冲程设计,音圈口径高达3?。也因为超低音藏在Aida底部,加上匠心独具的「高跟鞋」设计,让Aida拥有优美瘦长的线条,可是低频强悍的性能都藏在这里。

 

Aida的「高跟鞋」底座下面,还藏着一只称为SW32 XT-08的低音单体,难怪低频量感那么充沛饱满厚实。

 

而Aida最有趣的技术,就是Sound Field Shaper音场塑形。这东西摆在哪里?在Aida的背后,所以Aida是「双面发声」(Bi-polar)的喇叭??未必,平面喇叭双面发声,但前后发声的原理和声响是相同的,Aida后面这个两音路喇叭,虽然也符合Bi-polar的道理,但光是两只单体,是无法和前面4音路(或说3.5音路比较准确)的大小单体相抗衡的,要说是Bi-polar双面发声,前后是不均等的,所以Aida背后的两音路喇叭,功能只是「音场塑形」。

 

音场深度可调

 

音场塑形的技术,Aida算是继承The Sonus Faber就有,调整方式也类似,不过The Sonus Faber背后的喇叭多了投射角度可以调整,但Aida的Sound Field Shaper采固定式设计。Sound Field Shaper怎么调整?我来海山之前,林老板已经调整妥当,效果已经很好,可是不动手玩一玩,就不知道Sound Field Shaper的效果在哪里,所以还是拜托林老板让我调整看看,比对每一段切换的效果。

 

掀开网罩,可以看到完整的Sound Field Shaper,有很多可以调整的旋钮,设计技术很难,但使用起来却是很简单,几段切换玩玩看,大大提升Aida对空间的适应力,也让Aida多了许多赏玩调音的乐趣。

 

这Sound Field Shaper听起来技术很高深,调整起来倒是轻松,背后有三个调整切换开关,最底下的表示Depth,代表「音场深度」,标示0、1、2、3、4,加起来总共五段,不过0代表后面的喇叭关闭,完全没声音,也没有音场塑形的作用,而1234这四段分别是音场深度的调整量,数字越大,音场越深。Sound Field Shaper还有另外两个切换开关,分别是Low与HIgh,意指低音与高音,两者分别都有三段可调,分别是Min/Med/Max,也就是最小/中/最大。

 

海山原本的设定是把Depth开在4,代表音场最深,Low切换在Max,而High设定在Med,我用Paul Badura-Skoda的「莫扎特钢琴奏鸣曲」开始听,这是一张现场录音,海山的设定把现场演奏的气氛轻松地带出来,虽然海山这个试听室不算大,可是Aida发出很深远的音场,我想林先生应该尝试了许多次,才把Aida的Sound Field Shaper如此设定。为了很快了解Sound Field Shaper的效果在哪里,我请林先生直接把Depth切换在0,就是把背后的喇叭系统关闭,再听一次Paul Badura-Skoda的莫扎特,奇妙的音场空间感消失了,但Aida依然好听,只是感觉钢琴更为直接,但管弦乐团相对的包围感弱了一些。

 

别看Sound Field Shaper好像技术上很难,用起来真的很简单,Depth深度调整分段切换,那音场深度就会跟着变化,可是不一定音场很深就很好听,还需要看空间的配合。譬如海山这里,我从0切换到2,音场深度更好一些,可是切换回林老板的设定,Depth切换到4,音场深度略增,可是空间感更为自然。果然行家设定过,我不需要太多调整,切换Sound Field Shaper的目的只是玩玩看,看每一段效果差异在哪里,差异又有多大。

 

零振动技术

 

上一次听Aida是在音响展上,我问这次音响展Aida在现场的设定,答案竟然是0,就是Sound Field Shaper没开,原来Aida进入展间之后,才发现空间的反射条件不好,如果把Sound Field Shaper打开,音场虽然会更深,但是残响会让音乐场面变得混乱,所以这个Sound Field Shaper还是要看空间调整。不过别以为多这个功能很难调整,真的不难,比起许多其他品牌的旗舰喇叭,Aida真的很好调整,这个Sound Field Shaper的功能目的只是提高喇叭对空间的适应能力,而且用起来超简单,分段切换设计,怎么调都不怕调不回原本喜欢的声音。

 

 

Aida的设计精髓讲完了吗?还多的是,可是有许多东西我们看不到,因为都藏在箱体内部。譬如Z.V.T.,其实就是零振动技术的英文缩写,功能就是利用复杂的箱体结构设计,把造成音染的谐振或震动,一一去除。好像喇叭厂商都强调自家音箱努力消除震动,可是大多强调材料,Sonus Faber的设计又不一样,他们在音箱内部设计了弯曲的支撑柱,称之为Bow Spring,就好像小提琴弓的木杆一样,让单体与箱体之间的谐振,透过弯曲的弓杆来抑制或卸除。音箱内部增加支撑柱,不是新鲜事,可是师法小提琴弓Bow Spring,却是Sonus Faber独家设计的创新。可是这个特殊的设计只能用讲的,我们看不到,想看,先把单体拆了再说,可是这么漂亮的Aida,又怎么舍得拆了呢?下次请原厂寄内部图来看看,可以看点门道,不过这项Bow Spring技术好像在申请专利当中,恐怕Sonus Faber不会轻易透露详情。总之Z.V.T.是控制且消除谐振的新设计,而且是Sonus Faber新练就的绝招。

 

大空间也不怕

 

从慕尼黑、音响展到海山音响,这是第三次听Aida了,比较起来,海山的空间最小,也考验林老板调音的功力。搭配全套Burmester的Aida,声底厚实稳重,比起之前音响展的Goldmund搭配,全套Goldmund显得清爽许多,但因为海山采「近场聆听」,所以低频则更显浑厚。而三次听Aida的经验,以慕尼黑音响展最轻松,而当时的场地最大,甚至开放空间大到让我有点担心Aida是否能承受得住。不过Aida确实很厉害,原厂标示功率建议100瓦~1000瓦,嘿,K瓦等级的超级喇叭,不是盖的,如果府上的聆听空间很大,放心,Aida没在怕的,尽管放马过来,千瓦承受功率不怕催的。

 

Aida取名与威尔第歌剧相同,这个高高的帽子,设计还真有「阿伊达」味道。

 

海山用Burmester配Aida,音质走浑厚稳重路线,我试过Sound Field Shaper之后,回到林老板原本的设定,继续听Paul Badura-Skoda的莫扎特,想找适当的音量。咦?怎么说在找音量?用Aida配Burmester这么大的音响系统,重现充沛的音乐能量不是问题,可是要考虑空间的大小,找到「合适」的音量。以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来说,编制大约三十多人,要重现真实的乐团声响比例,不是越大声越好。

 

尤其这首K 467第一乐章开始音乐的音量不是很大,我先把077前级的音量开到42,到了大声的乐句时,就显得太大声了,这太大声指的是音量超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乐团编制应有的声响,而不是音响系统太大声而不好听。把音量调整到38,再从头听一次,第一乐章乐团Tutti由弱而强的面貌才表现出来,跃动但轻盈的开头,衔接到流畅华丽的旋律,乐团音量是由小而大,在音响系统上用本来面貌呈现,强弱对比流畅生动,而且丝毫不吃力。唉,这就是顶尖音响系统的样貌,能够让人完全陶醉在音符当中,彷佛到了音乐会现场。

 

兼顾低频量感和清爽

 

找到了适当的音量,大约以077前级的设定来说,大约切在38上下加减2,就可以安心听音乐了。我选了Rebecca Pigeon「大乌鸦」(The Raven)专辑,听第12轨的Spanich Harlem,音乐从低音大提琴拨奏开始,低频量感多又沈,Aida很轻松地把低频的厚实感呈现,量感充沛又干净,要把量感和清爽两者兼顾非常不容易,而Rebecca Pigeon的嗓音在沈稳的低频衬托下,更显清丽脱俗。我听得入神,一首曲子听完了,忘了按下CD的停止键,下一首「Remeber Me」紧跟着出来,爽脆的吉他拨奏,鲜活又真实,与厚实沈稳的低音大提琴,又是强烈的对比。要有厚实的低频,还要兼顾鲜活清朗的中高频,真是鱼与熊掌得兼,确实只有在顶尖的音响系统才能全部都有,也全部都很好。

 

是的,来海山听Aida已经不是工作了,而是全然地享受。听马友友的「欢乐颂」(Songs For Joy and Peace),第一轨「Dona Nobis Pacem」是马友友的创作曲,由大提琴担纲演奏,虽然是录音室作品,但空间感与现场感的氛围真好,马友友细微的呼吸声,伴随着旋律起伏,感觉好真实,彷佛真的到了录音现场。不过后面的对位声部开始的时候,就另有一番趣味。其实这首曲子是多轨录音,曲子的主旋律之外,后半部写的是对位(counterpoint),而对位的声部,也是马友友拉奏的,所以实际上是马友友帮马友友伴奏,真实演奏时,马友友得找另一位大提琴家来演奏对位声部。在Aida上面,听「马友友为马友友」伴奏,那种真实语录音技术交错的乐趣,确实只有唱片听得到,如果是「真正」的音乐会,那马友友肯定不能一个人拉两个声部的,所以这种录音的「真实」,确实只存在CD当中,不可能在真实世界重现。

 

细节与质地令人陶醉

 

我接着听海布勒与谢霖合作的「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春」,弦乐与钢琴本来就是Sonus Faber的强项,这首「春」对Aida来说不算考验,可是Aida呈现的细节与质地,可真是令人陶醉。第一乐章主题由小提琴呈现,很多人都记得那迷人的主题旋律,可是那一段旋律小提琴应该怎么表现?该强弱对比分明?还是流畅舒适,尽量维持音量一致?答案是后者,而谢霖的琴音爽朗而不做作,在Aida上面,小提琴不仅音质音色美,那音乐能量的均匀丰富,衬托了小提琴的真实感。海布勒呢?呼应着谢霖的稳重端庄,海布勒更多了流畅,钢琴呼应着小提琴的演奏情绪,在Aida身上尽显。其实,音乐一开始要进入音乐时那一声呼吸细节,代表两位演奏家的节拍默契,Aida生动又自然的细节,已经把聆听的情绪,全部投入音符当中了!

 

Aida表现弦乐与钢琴是本来的强项,听人声如何?我换上帕华洛第的精选集,选了「蝴蝶夫人」爱的二重唱,这段音乐是歌剧第一幕的高潮,一开始是很美的旋律,代表蝴蝶的初恋情怀,一波又一波推向高潮,然后准备洞房花烛,俩人互诉衷曲。Aida雄浑的能量重现,让帕华洛第不仅有重现浑厚的嗓音,内中深刻的情绪刻画,就算我们不看画面,也可以听见那深刻的情感。乐团伴随着咏叹调的歌声,把剧情推向高潮,歌剧主角平克顿(帕华洛第)拍手三声,叫Suzuki来关门(要休息了),拍掌声在歌剧院回荡,Aida的音场深度很精巧地把歌剧院的空间感呈现出来,最后Suziki关了门,唱了一句「晚安」,与女主角蝴蝶的嗓音不同,Aida也准确地把个中差异表现出来。唉,这么棒的「爱的二重唱」,叫我回家怎么敢开音响来听,只怕我每次听这段咏叹调,都忘不了Aida的好了?

「欢乐颂」一路过关斩将

 

百转千回的音乐情感,考不倒Aida,而「巨型化」的Sonu Faber够强悍吗?1000瓦功率承受力是规格,真实表现在音乐上如何呢?我最后听「布拉姆斯第一号交响曲」,用第四乐章来验证,而且我不是听片段,而是整个乐章听完。我选的是贝姆指挥维也纳爱乐的版本,而且是前不久新发行的SHM CD版本,经过母带重制之后,比起70年代DG的原版更好。

 

布拉姆斯第一号交响曲第四乐章难在哪里?翻来覆去的导奏,考验强弱对比,法国号的主题呈现要厚中带亮,层次要好,才能显出最重要的主题,宛如贝多芬「欢乐颂」一般端庄堂正。Aida一路过关斩将,轻松过关,让人最感动的是乐章终了之前,进入大调的勇往直前,贝姆激发出维也纳爱乐猛烈的重量感,大调的音乐则犹如拨云见日一般,清朗开阔。

 

 

咦?我没讲Aida的声音,反倒都在讲布拉姆斯了?是的,用Aida听音乐,您享受的都是音乐,虽然听的是有形有体的音响,但是从Aida身上散发的,不光是准确、真实、开阔、自然的音响性能,更重要的,您不需要担心音响有没有能力重现各种音乐,Aida不怕考验,任何音乐都难不倒,您花在Aida上面的钱不光是买音响器材,而是超越时空,把音乐大师请回家演奏了!

 

嗯!晚上我想听慕特,请Aida找她来吧!

 

Aida的喇叭端子,不仅雄壮威武,用起来也很顺手,施力点很好,容易把喇叭端子锁得紧。
 

 

器材规格:

 

型式:3.5音路低音反射式落地喇叭
频率响应:20Hz~35kHz
灵敏度:92dB(2.83V/1m)
阻抗:4欧姆
尺寸:1725×482×780mm(H×W×D)
重量:330kg/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