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注册

低频更沈稳撑起宽大音场:笙凯试听 Tidal Contriva G3 落地音箱

作者:郭汉丞 图:蔡维峻 阅读数:577 发布日期:2024-12-10

摘 要:德国 Tidal 旗下中型落地音箱 Contriva,迎来第三代产品 Contriva G3,台湾代理商笙凯邀请我去淡水的企业总部试听,新一代的进步之处,我想说是更沈稳、绵密的低频下盘,撑起宽阔的音场,强化了聆音乐听的沈浸感。

showimage (28).jpg


德国 Tidal 旗下中型落地音箱 Contriva,迎来第三代产品 Contriva G3,台湾代理商笙凯邀请我去淡水的企业总部试听,新一代的进步之处,我想说是更沈稳、绵密的低频下盘,撑起宽阔的音场,强化了聆音乐听的沈浸感。


优雅身形、性能猛兽

从外观上,Contriva G3 的工业设计改变很少,主要的进化都藏在里面,Tidal 认为 Contriva 原本的外观设计已经很成熟,所以没有必要改变,可是音响技术必须与时俱进,将性能猛兽藏在 Contriva G3 优雅的身形之中。

德国 Tidal 在 1999 年成立,对照上个世纪 Hi End 音响品牌,大多在 1970~80 年代崛起,Tidal 发迹相对较晚,但 2002 年推出的 Sunray 技惊四座,也是最早采用钻石高音与陶瓷单元的音箱厂家,而 Tidal 成立二十周年时,推出旗舰 La Assoluta,更是用上前所未见的 5 吋钻石振膜中音单元,将 Tidal 的江湖地位,拉升到前所未见的高度。

showimage (29).jpg


坚持声音最好、外观最漂亮、制作质量最高

当年 La Assoluta 发表时,创办人 Jorn Janczak 还亲自来台做
产品发表会,为了帮他做现场实时口译,我事前做了采访,当时 Jorn 就强调,早在 1999 年创业时,他就坚持「声音最好、外观最漂亮、制作质量最高」三大目标,这可能是 Tidal 可以走过二十年,持续在音响市场上发光发热的关键。


像是 Contriva G3,假如您有机会看到本尊,请仔细端详每一处制作细节,制作工艺非常细致,光是钢琴烤漆的表面,有如镜面般平整光洁。其实,当我们讲到音箱箱体的钢琴烤漆,并不是烤出来的,而是反复上漆、反复打磨的结果,每一层都要手工喷漆、打磨,反复的次数越多,外观才会越平整、越光洁,而且喷漆打磨的过程,全部仰赖手工,以德国的高昂工资而言,成本绝对非常可观。

 


所有单元全部重新设计

三音路四单元设计的 Contriva G3,Tidal 原厂表示,所有单元都是全新设计,高音是 30 mm 的 Gen3 钻石振膜单元,搭配钕磁铁磁力引擎;中音单元则是 Tidal 订做的 BCC 振膜,也就是黑色涂装的陶瓷振膜,口径 173 mm,称为 Gen4。

Contriva G3 所使用的高音单元与中音单元,全部都是强力钕磁铁引擎。以钻石高音来说,搭载强力钕磁铁很合理,可是黑色陶瓷振膜的中音,也用上钕磁铁引擎,这就相对更耗成本了,因为钕磁铁怕热,温度太高,磁力反而会下降,所以要把钕磁铁用在中音单元,必须增加许多额外的散热设计,譬如搭配钛合金音圈套筒,并且在音圈套筒上增加散热通风孔。

showimage (33).jpg


低音单元换成碳纤维铝合金三明治振膜

至于 Contriva G3 采用的 220 mm 双低音单元,改变最大,前一代是用陶瓷振膜低音,到了 Contriva G3,换成碳纤维和铝合金构成的三明治结构,利用复合材料兼顾振膜的刚性与内阻。

Contriva G3 不论是钻石高音、陶瓷中音或碳纤维铝合金三明治振膜低音单元,全部采用 under-hang 短音圈设计,意思就是短音圈、长磁隙,代表音圈工作前后移动时,能完全纳入磁隙范围当中,保持磁力与音圈之间的工作线性,让单元的活塞运动失真更低,不会因为突如其来的大动态,音圈一下子冲到磁隙外面,导致磁力下降,产生非线性工作的失真。

短音圈、长磁隙的单元设计,并不是 Tidal 独创,而是存在多年的经典设计,但并不是每一家厂商都会采用,主要原因还是成本相对昂贵,可是 Tidal 追求的是最高质量,所以舍得花成本,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相对较为昂贵的设计,也反映在 Contriva G3 的售价上面。

showimage (34).jpg


全部用 Accuton 订做单元

还有什么原因导致 Contriva G3 昂贵?订做单元!Tidal 的单元都是找德国 Accuton 订做,意思是说,外面买不到,就算外观看起来一样,规格也不一样,都是 Tidal 客制的单元。

订做单元一定更贵吗?不一定,但是订做必须满足最低订购数量(MOQ),不然单元厂家怎么肯「量身订做」?我不清楚 Accuton 的 MOQ 需要多少颗,但是如果音箱卖得不好,订做的单元用不完,那才是真正「伤本」的问题。

既然如此,为什么 Tidal 不干脆买现成的 Accuton 钻石高音与陶瓷单元来用?当然是为了要配合自家音箱箱体与分音器的设计,所以需要特定规格的 Accuton 单元,简单讲,就是 Tidal 求好心切,不惜成本要达到最高音质。

showimage (35).jpg


分音器组件追求最小公差

根据原厂资料,Contriva G3 的分音器安装在音箱内部的独立隔间,密封隔离,目的是避免麦克风效应,不让音箱内部声波的振动产生额外音染,Tidal 选用的被动组件,几乎都是「用钱买得到最好者」,而且强调被动组件「最低公差」。

这代表 Tidal 必须将买入的被动组件,逐一测量,记录数值,然后匹配出公差最低的数值,安装在分音器上面。


showimage (36).jpg


独家 TIRALIT 与 TIRADUR 复合材料

最后要讲 Contriva G3 的音箱箱体,Tidal 使用了两种特殊复合材料,分别是 TIRALIT 与 TIRADUR。

看不懂吧?我也不懂,这是 Tidal 的技术所在,就像美国 Wilson Audio,他们也有 X-Material、S-Material 与 V-Material,它们都是特殊应用复合材料,材料本身的阻尼与刚性不同,策略性地用在音箱箱体不同位置,可以控制音箱谐振,尽可能将音箱本身音染降到最低。

以上是采用 TIRALIT 与 TIRADUR 的好处,比起 MDF 单一材料,使用两种不同的复合材料,自然更容易做音箱谐振控制,可是缺点呢?怎么可能没缺点?复合材料更贵啊!

showimage (37).jpg


内部还藏着诸多音箱强化

看不见的技术,还包括 Contriva G3 的内部补强,像是音箱侧面的「Contriva」字样,可不光只是装饰用,不锈钢抛光的材料,里面藏着强化音箱箱体刚性的设计,而且在 Contriva G3 内部,还隔出多个箱室,让单元彼此之间不致相互影响,中音单元还采用密闭式设计,让中频的纯度更高。

Contriva G3 的低音反射孔,放在音箱背后,上下各有一个,Tidal 称之为 AEROTUNE 反射孔,代表加入空气力学导流技术,降低气流噪讯,表面以手工抛光不锈钢,边缘带着圆弧,让气流宣泄更顺畅,原厂还有附上专用盖板,可以塞住低音反射孔,方便调整低频量感。

showimage (38).jpg


低音反射孔可以用盖子调整量感

因为 Contriva G3 上下都有低音反射孔,假如您的音箱摆放比较靠墙,低频量感太多,可以用专用盖板把其中一个低音反射孔塞住,适度降低量感,但是我问代理商,Tidal 只给两个吗?为什么不给四个,这样可以让 Contriva G3 有两种玩法,既是低音反射式音箱,又是密闭式音箱,不是很好吗?

答案不难猜,因为如果给四个,让 Contriva G3 变成密闭式箱体,音箱的效率会降低不少,更难推,我跟代理商建议,跟原厂要求送四个盖板,让发烧友可以玩得更尽兴,不然,就代理商自己加订,反正是配件,原厂有做,多买两个送客人也好。

showimage (39).jpg


低底盘、低重心底座设计

最后要提有关 Contriva G3 设计进化之处,那就是全新「低底盘、低重心」底座!与之前的 Tidal 音箱比较起来,Contriva G3 向外伸出来的四支不锈钢脚座,更显威武霸气,可是高度却降低很多,几乎是让音箱紧贴着地板,原厂说这是低重心脚座的新设计,让音箱在低频的性能更好。


讲 Contriva G3 进化的技术特点,大致到这里,接下来要听音乐了。笙凯摆出从头到尾的 Tidal 搭配,讯源是 Arkas 数字符串流播放器,数字输出给 Preps-d DAC 前级,以 Impulse 后级驱动,本来准备了两部 Impulse,要切换单声道驱动,可是 Contriva G3 没有想象中难推,所以只出动了一部立体声的 Impluse 后级。

showimage (42).jpg


全套 Tidal 搭配 Telos 电源供应与接地

只有全套 Tidal 器材搭配 Contriva G3 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藏在音响架后面,还有 Telos 加持,电源经过 QRC 电源处理器,所有插电器材都连接 GNR 接地,线材则是 Telos 独家技术的单导向电源线、音箱线与讯号线。

上一次来笙凯淡水企业总部时,他们正准备要搬家,因为外销做得越来越好,不仅企业总部的空间不够用,更重要的是找到可以做工厂登记的厂房,才能扩大产能,所以笙凯现在其实已经搬到淡海的新厂办,淡水这处企业总部,纯粹作为预约试听展示之用,所以一楼办公室区域全部清空,二楼两间试听室则保留原貌,我听 Contriva G3 的区域,在二楼入口处较小的空间,而不是有无敌海景的大试听空间。

showimage (43).jpg


空间残响较长

虽然笙凯的企业总部,是我熟悉的试听空间,也办过好几场古典音乐讲座,可是这次来却不太一样,因为东西变少了,看起来虽然更清爽,可是空间残响却变长了,我一走进去,和笙凯的同事聊天,就感受到稍长的空间残响,是相对声响比较活的空间。

残响太长,对音响系统不算好事,因为过多的残响,可能影响音场的清晰度,在还没听 Contriva G3 之前,其实有点担心,可是等老板小林来了以后,他说刻意保留「比较接近居家环境」的空间残响,是希望消费者来试听的时候,不会感觉与家里的空间有太大的落差,同时也更能展现音响专业调音的实力。

showimage (44).jpg


调整功力不简单

笙凯小林来之前,Contriva G3 我已经大致听得差不多了,我说:「不简单!我来调整恐怕也没办法这么好。」

因为 Contriva G3 的右声道,旁边就是隔间的落地玻璃,左边则是半开放的空间,连接玄关廊道,整个声波反射条件相当不平均,还好右边有个大空间,左边也连接玄关,代表空间可以宣泄低频,不易淤积,但是在开始听之前,着实心里有点担心。

音箱自然消失在空间当中

可是当我选第一首曲子,听 Mile Davis「Kind of Blue」专辑的「So What」,就知道 Contriva G3 厉害在哪里,还有笙凯的调音功力有多强!重点只有一个:音箱消失了,音场浮现了!

                                                                                  showimage (45).jpg


「Kind of Blue」经典之处,不仅是 Miles Davis 的名气大,更在于录音方式,是在录音室里面,乐团成员同时演奏录音,而不是分段多轨录音,这代表音场定位在录音时,已经有初步的设定,之后再利用分轨录制的器乐声音,混音做出紧凑又准确的音场定位与空间感,所以,高明的录音重播,必须听得见开阔的音场,同时几乎可以「看见」乐器的位置。

Contriva G3 表现如何?很棒,小音箱稳稳地居中,低音贝斯在中央略微偏右,钢琴在左,萨克斯风则在右边,Contriva G3 拉出宽阔的 3D 音场,音箱消失在空间当中,乐器的形体在各自的位置上,鲜活地绽放着爵士摇摆的音符。

showimage (46).jpg


中低频的宽松度更好

如果要说 Contriva G3 让我感觉与之前的 Tidal 音箱有哪里进步最大,我想说是中低频的宽松度,之前采用陶瓷振膜低音时,低频反应速度超快,可是有时候会觉得略为紧绷,但是 Contriva G3 的中低频依然有相当好的瞬时反应速度,但是下盘感觉更为宽松,听爵士乐更舒服流畅。

还有,过去我觉得钻石高音版本的 Tidal 音箱,个性比较敏感,有时候催大声会觉得高音略显刺激,少了点圆润感,可是 Contriva G3 却在这个部分进步不少,尤其在笙凯这里听,旁边有许多大面积的落地窗,以空间声响来说,不是有利于音箱的空间,但是即便我尽情操驾 Contriva G3,都没有「飙高音」的问题,中高频的延伸多了分柔和与自然。


听现场录音也不会飙高音

来张现场录音,听 John Mayer 在 2008 年的「Where The light Is: Live In Los Angeles」,听开场的「Neon」,Contriva G3 撑开现场演唱会的热闹场面,从听众的欢呼声开始,拉出音场宽度,John Mayer 讲 Good Evening 问候,人声收到中央,然后是钢弦吉他独奏「Neon」。

showimage (48).jpg


我常说,假如您正在学吉他,从入门到进阶,还没突破之前,正在懊恼要不要放弃,来听「Neon」现场演唱会版本,保证您可以下定决心不练琴了!可真难啊!Contriva G3 准确地把 John Mayer 独奏「Neon」的钢弦吉他,迸发出清晰的颗粒感,拨弹的力度掌控着吉他音色,吉他已经这么难了,John Mayer 还要唱啊,根本神人等级!

Contriva G3 搭配全套 Tidal 插电器材,在音场中央形塑具体的舞台感,台下听众偶而兴起欢呼声,拉出现场演唱会的空间感,这讲的都是 Contriva G3 的音响性,不过,当我听到音箱消失在空间当中,这些音响性能并不重要,而是让人可以沈浸在现场演唱会的气氛,那才是听音响的乐趣所在。

马友友的诠释表情超清楚

光是音响性能,无法展现音乐的魅力,可是 Contriva G3 不仅有音响性能,可以呈现清晰的舞台感,新一代流畅的中频与高频延伸,可以轻松辨认录音当中蕴藏的表情,我想举马友友的「巴哈无伴奏大提琴组曲」为例,全本他录过三次,可是我在 Tidal 数据库只找到最近的两个版本,一是 1997 年的「Inspired By Bach: The Cello Suite」,一是 2018 年的「Six Evolutions: Bach Cello Suite」。

showimage (49).jpg


我先播放 2018 年的版本,听耳熟能详的 BWV 1007 Prelude,Contriva G3 呈现流畅的大提琴声线,凝聚力够,同时带出录音空间的空气感,流畅的音符回荡在聆听空间,音色相当美,我跟笙凯的同事说,这个版本是马友友真正做自己,也是音乐大师的诠释。

怀疑吗?来,换上 1997 年的版本,我说:「这是马友友当『古典乐界明星』的诠释。」一样的 Prelude,声线更滑,可是运弓的力度细微变化,多了些华丽的色彩,可是,用在音符很纯粹的巴哈,似乎修饰得太多了,感觉有些刻意,太花俏了,所以我说,这是马友友当古典音乐明星的诠释。

如何完全不用怀疑?再来听 2018 年的版本,那就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而且全是更纯朴、更写意的马友友,刻意的装饰变少,可是音符的强弱动态变化却更大,音符之间的连接,更显行云流水,听懂了吧?Contriva G3 就是能如此深入音乐的细部纹理,让聆听者更接近演奏家的神情。

马勒第五号交响曲终极试炼

来个最后试炼吧!从 Tidal 数据库搜寻「马勒第五号交响曲」,选卡拉扬指挥柏林爱乐的版本,直接选第五乐章,轮旋曲的开场,从法国号开始,彷佛破晓的阳光,唤醒大地,木管与双簧管随后跟上,然后整个乐团都动了起来,Contriva G3 撑开宽大的音场,绵密的弦乐群,对应有厚度的铜管,新的碳纤维铝合金三明治振膜低音,下盘可真稳,不仅有厚度,还有圆融的滑顺感,漂亮!

showimage (50).jpg


且慢,第五乐章的前半段还不太难,直接拉到最后的 Finale,暗潮汹涌的铜管,与弦乐呼应,准备冲向最终的高潮,木管反复着相同的动机,弦乐群逐渐拉升音乐的气氛,等待铜管掀起滔天巨浪,当音乐的主题再现时,铜管用一半的速度,撑开主题的张力,弦乐群却是激昂的回应,木管群火力全开,与铜管相呼辉映,定音鼓催促,一路冲向终点,这 Contriva G3,够猛!

Contriva G3 可说是 Tidal 中型落地音箱的主力战将,如果以台湾的聆听空间来说,可能比旗舰更受欢迎,而这次来笙凯试听,我想说 Contriva G3,可是没有笙凯调音的技术,在残响颇长的聆听空间当中,很难搞出如此平衡、开阔,且音箱完全消失在空间当中的样貌,所以,我听的不仅是 Contriva G3 的性能,同时也听笙凯团队的调音成果。

音响性兼顾流畅音乐性

而 Contriva G3 让我觉得进步之处,要数更显流畅自在的音乐性,前面讲过,我总觉得钻石高音与陶瓷单元,相对比较敏感,比较神经质,处理不好,会让音乐带着紧绷感,甚至飙高音,可是 Contriva G3 却让我听见更圆滑、柔顺的音乐个性,对于有志于高性能的音箱,同时想兼顾流畅的音乐性,不妨来笙凯取经,用耳朵验收 Contriva G3,最准!


器材规格

Tidal Contriva G3
型式:3 音路 4 单元落地音箱
单元:30 mm Gen3 钻石高音 × 1,173 mm Gen4 陶瓷中音 × 1,220 mm 碳纤维铝合金振膜低音 × 2
平均阻抗:4 欧姆
承受功率:150 瓦
建议扩大机功率:30 瓦以上
尺寸:130 × 27.5 × 48 cm(高×宽×深)
重量:114 kg(每声道)
售价:NT$$3,100,000元

代理商:笙凯
电话:02-8626-0773
网址:
https://telos-audio.com.tw/


推荐商家

更多